美食专刊 端起团圆的碗 吃上和谐的饭
本刊主编周爱宝
临近中秋,天蓝水绿,大地一片丰收景象。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重合,更增添了节日气氛,让人有了更多的期待。大家忙碌着手头的工作,偶尔闲暇时,心儿就飞到亲人那里,中秋节团圆的日子马上就到了。母亲的饭菜香,父亲的烧酒醇,回到故乡,回到童年,那里有儿时的记忆,那里有成长的快乐,那里是我们人生出发的地方。
八月初七晚上,与鲁菜大师王兴兰师徒幸会于北园路环联环滨大酒店。王兴兰颇具大师风范,长者风度。她端起一杯饮料,为大家祝酒:“让我们端起团圆的碗,吃上和谐的饭。祝贺国庆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团圆的碗,和谐的饭!中华民族五千年,家国情怀传统连绵不绝,今朝更胜往昔。中华民族从来注重节俭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思物力维艰。改革开放以来,从物品供应凭票时代,到如今商品极大丰富。告别饥饿,迎来小康,到奔向中国梦,我们一步步向梦想出发。
齐鲁晚报《食指》美食专刊到现在创刊已经四个月了,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支持,大量的来稿丰富了我们内容。齐鲁晚报作为一个主流大报,为什么要做美食专刊?创刊词里已经阐述的比较详细,这儿要重申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美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食指》是一个有情怀的美食专刊,美食记忆专栏中一篇篇美文,我们回忆了过去美好的记忆,同时体现不同个体身上满满的获得感,美食记忆不是宏大叙述,从每个人身上的喜怒哀乐感受时代的变迁与进步。
过去的美食为什么深刻?一是短缺经济下,饥肠辘辘,入口的美味自然容易记住。父辈的舐犊情深,宁肯自己挨冻受饿也要喂养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二是传统的家文化。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凡爱众,以亲仁。一个传统的家庭中,兄慈弟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个人只要人品到位,做事诚信,有没有学问并不是大事。当然,论语中倡导“行有余力,然后学文。”可以想像一个人做人不行,他的学问也不会做到位。三是真材实料。过去的美食,家中不说,一个小饭馆,都是真材实料。不像现在,食材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一个人不从内心深处诚信经营,没有敬畏,外力的监管是多么苍白。当然,不诚信的人和企业,同样不会走太远。
现在的美食发展的痛点,一方面广大消费者对美食比任何一个时候需求都强烈,外出就餐次数越来越多,但是真材实料、物美价廉的饭馆仍是大众所需。另一方面,美食行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工资成本、房租成本都居高不下,而经营者必须注重利润。在此,爱宝提醒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们一定要做好调研,业内有句话“要恨一个人就让他干餐饮。”资金、人才、管理都有很高的门槛,要挣钱不易,赔钱很容易。齐鲁晚报《食指》美食专刊倡导诚信经营,鼓励餐饮工作者要有一颗平常心,餐饮不是暴利行业,需要细水长流,用心经营,把顾客的评价和对美食的追求为最高目标。一个诚信的餐馆,一个匠心独具的小吃,就值得我们关注和褒奖。
还是回到中秋佳节主题上来吧!享受家的味道,吃上母亲做的饭菜,品品儿时的味道。没有天生的美食家,你就是美食家。“十一”期间,你用心为家人做顿饭就很好;实在不在行,打打下手,择择菜,拉拉呱;不会做光会吃也行,你吃得多,见得广,品品菜提出自己诚恳的建议,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和谐友爱,也是一种水平。
让我们端起团圆的碗,吃上和谐的饭,为国庆、中秋佳节干杯!为美好的生活干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