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美食|这里的德州美食全了,你吃过多少?
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始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是享誉中外的历史名吃,悠悠三百春秋,经过十几代扒鸡艺人艰辛的经营发展,至今由地方名产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华名吃,在色、香、味、形、质、养和包装诸方面更臻完美盛名天下,被誉为“神州一奇”、“中华第一鸡”。德州扒鸡的特点是:形色兼优、五香脱骨、肉嫩味纯、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鲜奇滋补。造型上两腿盘起,爪入鸡膛,双翅经脖颈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鸡呈卧体,色泽金黄,黄中透红,远远望去似鸭浮水,口衔羽翎,十分美观。鸡源的选择至关重要,德州市四效的农家鸡为最佳来源。在制作上,选鸡考究,工艺严谨,配料科学,加工精细,火上功夫,武文有行。名曰扒鸡,扒,乃文火焖煮时,用经年循环老汤,配以砂仁,丁香,玉果,桂条,白芷,肉桂等二十多种药材烹制。经测定,其成品扒鸡含蛋白30.25%,脂肪小于8%,含盐水于3.5%,水份小于68%,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所以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佳品,具有健脾、开胃、补肾、强心利肺之功能。用于喜庆寿宴,馈赠亲友,更是上好珍品。
德州西瓜▲
德州西瓜是山东省德州市的名特产之一,它以个大皮薄、果肉细嫩、甘美爽口而闻名全国。俗话说:“德州有三宝,扒鸡、西瓜、金丝枣,跟着帝王天下跑。”闻名海内的德州西瓜,其实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文字记载有300余年的历史据说,早在初唐时期,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大文学家骆宾王经过德州,夏日口渴吃瓜,感觉味道甚美,就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夏日游德州赠高四》:“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野衣裁薜叶,山酒酌藤花。”德州西瓜素以个大、皮薄、果肉细嫩、甘美爽口而闻名全国。西瓜喜阳光及偏沙土地,所施肥料以芝麻酱与豆饼为好,忌化肥。德州地处华北平原,西瓜生长期间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历史上由于黄河及大运河的冲击,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壤土,粒细层深,质地松散,易于派水,这种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因此,德州西瓜历久不衰,素享盛名。德州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据测定,每百克瓜瓤中约含糖9-12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是盛夏人们防暑降温、清热解渴不可缺少的瓜果。
保店驴肉▲
保店驴肉是清代康熙年间,李登山兄弟所创制,嘉庆年间已成为贡品,距今已成名200多年,其特点是肉质鲜美、细嫩爽口、廋而不柴、肥而不腻、烂而不散、软而不粘、咸淡适口、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老幼皆宜。被载入《中国土特名吃大辞典》经“中国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验,含蛋白质高达26.1%,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富含18种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胶源,即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常食用有补血、滋阴、壮阳、润燥、健身等食疗作用,它与名贵中药阿胶相匹美,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称。德州保店产驴,因此当地盛行吃驴肉,时间长了,自成一派,不但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据中医研究,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的效果。传说,保店驴肉是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因此,保店驴肉成为当地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美名远扬。保店驴肉选优质黑驴为肉源,其食法可热可凉,保店驴肉精品为全驴宴,可分为上八锦和下八锦(上八锦:驴鞭、心、肝、肚、套肠、万口、口条、蹄筋;下八锦:前腱子肉、后腱子肉、五花肉、里脊、脖头肉、驴脸肉、肋扇肉、尾过肉)。
武城旋饼▲
旋饼是山东武城传统名点。相传崇祯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经武城。闻香下马,带领身边随从径入小小的馅饼棚,饱餐之余,兴致勃勃地看了馅饼师傅的旋转技艺,说“你闪持着馅饼牌子,看这做法岂不是旋饼吗?”于是,武城旋饼因此而得名。武城旋饼选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制作更加讲究,和面要根据四季温度的不同掌握软硬,并反复揉捏,馅有猪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鸡蛋的,厚如指,大如盘,色泽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内馅松软香嫩,肥而不腻,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无穷。
乐陵金丝枣▲
乐陵小枣,亦称金丝小枣。乐陵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是枣的原产地之一。其栽培历史,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乐陵金丝小枣品质优异,掰开半干的小枣,可清晰地看到由果胶质和糖组成的缕缕金丝粘连于果肉之间,拉长1-2寸不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丝小枣因此而得名。乐陵小枣因此而得名。乐陵以盛产“金丝小枣”而闻名天下,素有“百里枣乡”的美称。乐陵金丝小枣品质优异,掰开半干的小枣,可清晰的看到由果胶质和糖组成的缕缕金丝粘连于果肉之间,拉长1—2寸不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丝小枣因此而得名。小枣一般为椭圆形和鹅卵形,平均个重5—7克。它核小皮薄,果肉丰满,肉质细腻,鲜枣呈鲜红色,肉质清脆,甘甜而略具酸味;干枣果皮呈深红色,肉薄而坚韧,皱纹浅细,利于储存和运输。乐陵小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滋补身体和辅助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贫血等病症的功能。
羊肠子▲
羊肠子又名清血肠,德州的老百姓把它称为羊肠子。羊肠子实际上是由羊肠皮灌入羊血、淀粉、香料,然后在加料的老汤里煮熟。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很多老德州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听老人们讲,羊肠子是满族人发明的。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德州。德州城北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被后世的老百姓叫作吴三麻子,据传羊肠子最早就是他们家私家享用的美食。辛亥革命后,吴三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担起挑担,去街头卖羊肠子。为了保持垄断,他一直没有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给外人。但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以前在他家扛活帮忙的一个长工学会了羊肠子的制作技巧,吴三麻子死后,这个长工便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了下来,也给德州人留下了一种宝贵的美食财富。
宁津大柳面▲
大柳面产地在宁津县大柳镇,它以条长数尺,梳而不乱,缕分条析,软而有力著称,故又有“弓弦面条”“金丝缠碗”之美名。大柳面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盛行于清末民初。
大柳面的制作工艺独特。它以精粉为主料,据季节不同加不等量的碱和盐,和面用水时东暖夏凉,讲究的人家还要加入蔬菜汁,把面反复揉压,不花把子力气是擀不出好面来的。饧后再擀成薄片,切条时轻按快切,切好后的面条长约2尺,撒开如网,搭杆如丝,手缠成缕,疏而不乱。水开后,手拿面条如提纲撒网,面入锅内形成扇面,稍加凉水,再开后一翻一滚即可捞出装碗,只见碗中之面细如银丝,色如嫩柳,晶莹透亮,状如弓弦。端起一闻,一股令人愉悦的浓郁麦香洋溢面前。尝上一口,只觉绵软柔韧,润滑异常,滋感清新爽利。
吃大柳面一般是配卤子的,卤子的制作十分考究,可分为炸酱、肉卤、麻酱、海鲜、鸡蛋五种。炸酱的制作是取豆酱、香油各半调匀,加花椒、大料文火炙熬,直至豆酱酥散成粒。肉卤的主要调料是肉丁卤汁,并配以豆芽、青豆和香椿芽。麻酱的配料是芝麻酱、香椿芽、黄瓜丝、蒜泥、香醋等。海鲜卤和鸡蛋卤自不必说。吃时随意加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温食凉用,皆为美食。它不仅物美,而且假廉,即使你吃得站不起来蹲不下,也花不了多少钱。
大柳面声名远扬,吃过的人想起它会咽口水,听说过的人也心向往之,无不欲尝之而后快。
平原老豆腐▲
老豆腐起源于山东,类似于豆腐脑,但在制作上更复杂,工艺性更强,口感较豆腐脑更加老些。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风味独特。它是山东部分地区的特色早餐,出名的有德州平原老豆腐,将黄豆制成浆汁,用熟石膏汁点成老豆腐;芝麻酱内加入精盐,并陆续加进凉开水调匀;蒜泥用凉开水调成汁;酱豆腐用凉开水调稀;将老豆腐盛入碗内,浇上芝麻酱、酱豆腐汁、辣椒油、酱油、蒜汁和腌韭菜花即可食用。
长官包子▲
长官包子,产地是宁津县长官镇,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其特点是:面白皮薄、肉多馅肥、入口软而不粘、兜馅韧而不破,上捏三十二折,熟后如盛开的菊花,形味俱佳。长官镇位于山东省、河北省的交界处,属山东省的宁津县,是较大的一个传统集市,该镇多居回民,饮食行业自古兴盛.清朝光绪年间,回民张合立开设的包子铺,集众家之长,经十几年的精研细琢,创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牛、羊肉包子,其特点是:面白皮薄,馅大肉肥,油不渗溢,香气馥郁,咸淡适口,肥而不腻,外形美观.自此,长官包子声名远扬,誉满四乡。长官包子用料讲究,制作精细.牛羊肉要剔尽筋骨,先切块,后剁碎,达到细而不泥;配葱姜细丝,加小磨香油、上等酱油、花椒水等调料调馅;发面稍嫩,使之兜馅而不破,入口软而不粘;包时上捏三十二褶,兜油笼味;熟后宛如盛开的菊花,味、色、形俱佳。杏为本县传统水果,栽植历史悠久,据明嘉靖本《夏津县志》载,明朝初年境内就大量种植。清初,城东北30里的小王庄设有大杏专市。每年杏熟,商贾云集,车载囊驮,运销于幽、燕及江浙、湖广一带。
夏津大杏▲
夏津大杏分离核、粘核、半粘核三个群,苦、甜仁两大类,目前计有红脸二麦黄、红半个、红花节、红铃铛、串枝红、三变丑、破核、酸白、红梅子、大白水杏、金黄杏、鹅翎白、红巴旦、白巴旦及老鸹枕头杏等62个品种,主要产于古堤之上及东、西沙河地区。其中以后屯、双庙两乡最多。据1985年调查,全县杏产量为150万斤。其中左堤村的老鸹枕头杏为佼佼者,因其酷似鹅卵石(当地人称为老鸹枕头)而得名,个大皮薄,甘酸适口。该杏是由土杏树经选择、嫁接而成。它枝干粗壮,叶片肥大,果实发育快,于芒种前成熟。每枚重50—80克,成熟后白中泛黄,有浓郁的米兰香气,为杏中上品。夏津大杏,香气馥郁,甘酸适口,含多种维生素,且品种繁多,成熟较早,颇受人们喜爱。用夏津大杏加工而成的果脯、果酱,营养丰富,色味俱佳。
恩城签子馒头▲
平原县恩城镇在一百多年前就有20多家经营签子馍馍,其中陈家馍馍铺声誉万佳;而陈氏第三代传人陈荣合的签子馍馍更佳,以用料精细,味道宜人而名传遐迩,倍受青眯。签子馍馍选用优等小麦磨成“78”面粉当基本原料,将“肥头”(酵面)加入适量碱面(0.5公斤“肥头”加1克碱面)后,和以“嫩面”,在案板上揉匀,用特制木杠反复挤压,然后切段手搓成形,两头尖,中间粗,插入带竹签的蒸笼,上锅急火20分钟蒸熟,即可出笼食用,其个体形状独特:长20厘米左右,顶端尖细,中间圆而粗(直径3.5厘米左右),底端较顶端稍平钝,略呈纺锤形。其色白润如玉,油光有微亮。其味道香甜,嗅之芳气扑鼻;食之甘甜如饴,柔韧可口。签子馍馍之形、色、味俱佳,蛋白质、糖份等有机物含量高,营养丰富,老少咸宜食用。恩城镇地处平(原)、邯(郸)公路和德(州)、高(唐)公路的交汇点,商贾行人过往该镇者慕名争购,以一饱口福为荣,用以馈赠亲朋为幸。
张屯熏肉▲
张屯熏肉品种有熏鸡、熏鸽子、熏野兔、熏雁腿、熏猪下水,熏牛肉等。煮熟后用白糖经过特殊工艺熏制而成,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熏肉营养丰富,容易吸收,有补充皮肤养分、美容的效果。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养颜护肤,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有助于维持皮肤细胞组织正常机能,刺激皮肤新陈代谢,保持皮肤润泽细嫩。补血益气,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
宋楼火烧▲
宋楼火烧,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选料精良,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每个折六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层薄如纸,香酥可口,个重仅七钱。宋楼火烧创制于清朝中叶。清同治四年(1864)曾作贡品晋献京师,颇得宫禁后妃青睐。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贡献光绪帝及西太后,曾得赏银50两。宋楼火烧可贮存3年而不变质。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宋楼火烧,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选料精良,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每个折六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层薄如纸,香酥可口,个重仅七钱。宋楼火烧创制于清朝中叶。清同治四年(1864)曾作贡品晋献京师,颇得宫禁后妃青睐。光绪二十五年(1899)夏,贡献光绪帝及西太后,曾得赏银50两。宋楼火烧可贮存3年而不变质。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
夏津桑椹▲
夏津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古老的黄河故道,独特水土条件和气候,培育了这里“独一无二”的桑树。夏津的桑树经过多年改良,椹果颗粒饱满、果肉肥厚,汁溢鲜嫩,味甘如蜜,状似草莓,不仅个头大,而且灌浆后口感甜蜜。每当“芒种”时节,正是椹果成熟时,是采摘、品尝椹果的最好季节。冠盖巨大的树枝上,累累果实,如繁星缀空,村人持长杆击树,收获椹果。人们于千顷葱绿之间,漫步树下,信手摘食,别有一番情韵,单颗或成把地放入口中,那感觉,美得无法形容。尤其雨过初霁,纤尘皆无,清新凉爽,品味更佳。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最南端,有一片千亩古桑园,叫颐寿园,相传明永乐(1443)年间,明廷颁旨广植桑木,以兴绸业,通商异域。当时桑园逾千顷,养茧极盛。百年后绸业萧条,桑改为食用。其果为椹,状似草莓,汁若醍醐,味甘如蜜,为长寿佳品。枝、叶、子、根皆可入药。灾荒年间,村民以椹果腹,多可渡饥。
又一村蒸包▲
又一村饭店起源于己于1890年,当时叫“有益村”,是由德州一顾姓人氏开办的包子铺。“有益村”的包子洁白优雅,齿留馨香,名闻遐尔。继顾之后,姜玉山、王凤祥、任万祥、李井书等人经营。1933年前后,包子铺经理、原天津狗不理包子铺学徒王凤祥、任万祥等人,在吸取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对包子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做出的灌汤包形如百菊、嫩面汤馅、嚼劲好、满口香。原清末县令唐叶凤取古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谐“有益村”之音,为包子铺题名为“又一村”。民国年间,曾有人食后乘雅兴为又一村包子题诗曰:“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道出了吃包人大饱口福的情景。1954年,我国梨园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到德州演出期间,每餐必用“又一村”包子。行前,挥毫泼墨,以书画相赠。此后,各界知名人士来德州多次到“又一村”以品尝包子为快事。
夏津银丝面▲
夏津县传统名吃。银丝面,又名龙凤面,原为雷集镇张集村张氏祖传面食,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银丝面系选用上等精细面粉,配以十余种佐料,人工擀轧,面薄如纸,切成细丝即为银丝面。再横切则为珍珠琪。银丝面、珍珠琪久煮不烂,不粘,仍根根、粒粒,如银丝碎玉,晶莹透明。食之软腻、滑韧,若另配以麻汁、炸酱、肉丝、醋、蒜等佐料,更别具风味。现全县生产厂家达10余处。现在各厂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利用现代化手段生产,其品味尤佳,营养成分更趋丰富,且产量与日俱增。溥杰先生品尝后,曾欣然挥毫写诗称赞:古树发新枝,银鄃绽奇葩,不啖珍珠琪,愧称美食家。
寇家豆腐皮▲
寇家豆腐皮是临邑县产品,该产品生产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与民间相传,燕王扫北驻扎于本县宿安,品尝“寇家豆腐皮”后,戎马劳顿、一食了之,“燕王康”由此而得名。该产品系精选黄豆、上乘调料和名贵中药配置而成,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具有韧性强、口感好之特点,健体补肾之功效。长期食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有明显作用,好似理想的健康食品和馈赠佳品。产于临邑县,历史悠久。系精选黄豆、上乘调料和名贵中药配置而成,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具有韧性强、口感好之特点。可凉拌、涮、爆炒,也可直接食用。2004年被授予“山东名小吃”称号
枣切糕▲
在乐陵有悠久的历史,系选用金丝小枣与黍子米作原料,先煮后蒸而成。入口香矩,咀嚼柔韧,风味独特。乐陵枣乡有这样一首叫卖歌:“枣儿甜,米儿粘,又充饥,又解馋,吃着不好不要钱”。枣雪糕的制作,据说起源于城东“雪糕许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平原乳鸽▲
平原特产乳鸽,采用平原县的乳鸽烹饪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赢得了海内外宾客的青眯。平原人自古以来就有养鸽子的传统,从清末至今恩城镇每年正月初八的鸽子会,已成为一个传统盛大节日,这中间,以饲养的肉鸽个头大,质地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赢得广大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眯。该乳鸽经名厨料理色味俱佳,百吃不厌。“全鸽宴”成为一席美食“艺术品”。观之赏心悦目,用之美不胜收。
禹城手工空心面▲
空心面面细如丝、丝中有洞,因面体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源于此。在中国,空心面早在宋代就已问世。到了元代时,它还成为了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贡品:纤细如发,中空如管,光滑洁白,匀直整齐,又称银丝空心面。它煮不烂,食之软绵筋道——吃剩了下次回锅加热仍不粘烂。它的制作自有妙法:用上等细面加适量的油、盐、水拌和后,将面团揉成细条,从两头各穿一小棍,置数小时,待油、盐充分渗透后,挂在六七米高的木架上--用双手慢慢地往下拉,拉到一定长度时,面条里面就成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