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难免多吃,你竟和我一样
白瑞雪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05月27日11版)
台湾地区曾发生一起帮派刀砍事件,有人遭挑手筋,有人被削掉鼻肉,甚为惨烈。而摄像头画面显示,双方40多号人马长达十来分钟的肉搏上演之时,竟有一蓝衣男子端坐3米外路边摊吃面,我自岿然不动。
警方调查表明,此货既不是战斗一线指挥员,也非伺机出手的少林扫地僧,“因为帮派斗殴是在他的食物送上桌后不久发生的,为了不浪费食物才会假装冷静地低头吃东西”。
吃什么面,不重要;争什么斗,更无关。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动摇不了他尊重食物的底线。这一场江湖对决的胜者,为蓝衣哥所代表的吃货界。
该界的核心价值观还包括:勤于觅食、精于烹饪、勇于尝鲜、乐于分享,等等。必须指出,并非所有热衷在社交媒体上po食照的货都可以叫吃货。比如那些与美丽点心亲切合影的皮包骨女明星——就跟我们不知道贵圈吃大米都数粒似的,就跟我们不知道食物一旦完成出镜使命就甩给助理似的。
自我塑造为“吃货”,便少了侵略性,多了些心思纯良的亲切感。这词儿能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竞逐的荣誉称号,充分说明今日社会进步了:我们的偶像,不再是那些似乎出了娘胎就与众不同的劳模神仙,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全部营养来自思考国家走向人类未来,他们从来不吃草而挤出的全是奶;我们不再夸大一个地球人与另一个地球人的区别,不再将高尚与悲情相伴,我们希望英雄也热爱这平凡的生活,吃喝拉撒得生机勃勃明眸善睐。
这样一个偶像的黄昏,美好得刚刚好。造神运动和你我皆凡人的土壤都可能英雄辈出,但显然后者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红颜难免多吃,你竟和我一样。这是吃的普遍意义,也是吃货的接头暗号。你即使只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也能被其全心全意服务舌尖的执着所感染——
一哥们儿每每尝到靓菜,必入餐厅后厨求教做法,遇阻,则自称是卫生局的。
一姐们穿雾破霾驱车几十公里,赴北京城另一端买碗老家米线。为了吃她愿意被放逐天际,若是为爱情哪怕放逐天津都不干。
出门吃个火锅,某北漂闺蜜必从包里取出正宗四川花椒油,就像我们抽张餐巾纸一样自然。
参观水族馆,我正在担心那庞然大物是否会破壁而出把我吞了,同行者眼里竟散发出逛海鲜市场的光芒,隔着玻璃比划:“这条鱼得从尾巴开始剖……”
大概是见识局促与食物链过于本土化的原因吧,我坚持认为,真的吃货是很难诞生在我大中华以外地区的。
“说不尽百味珍馐真上品,果然是中华大国异西夷。”皇帝为西天取经归来的唐僧师徒接风的御宴,被吴承恩写成了生动的爱国主义硬广。关于外星就餐畅想,火星上的美国人苦哈哈种土豆,而我国人民早已在月球上豪饮桂花酒了。
真实的历史传奇也常常不离饕餮。比如大才子金圣叹,赴死之时附耳狱卒低语(另一说为写信给儿子)“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滋味”,是为留与这千姿百态世间的遗言。
吃货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气质,它充满超越生存甚至生死的大浪漫主义,又有立足温饱奔小康的现实主义一面。
关于这一点,据从事生命科学探索的陆教授沉痛回忆,某次学术交流,他问一位在北大做访问学者的外国友人:你研究的这个(刺鱼)能吃吗?对方答:太小了。陆教授大喜:那适合炸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