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咖啡24小时静候的都是谁?
自去年三联书店、雕光咖啡馆尝试24小时营业以来,每天夜间“旺季接近2万元,淡季1万元左右”的营业额数字在这个行业低迷的时代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现在,三联第二家24小时书店即将开业。
那么,这座城市里24小时等待书籍和咖啡的人是谁呢?
凌晨遇到豪赌客
凌晨4点30分,沉寂已久的收银台传来扫描条形码的嘟嘟声,整个书店一下子苏醒了。 “根本停不下来”的刷码声足足持续了两分钟。
“393在楼上吗?”
“楼下。”
“844在哪里?”
“也在楼下。”
一名三十岁左右的黑衣男子在前台的查询机上搜索着自己想要的书的编码和库存,而同行的另一名胖青年则跟着工作人员下楼快速“补货”。 ”。
很快,桌上堆着的五十多本书被分成四堆,捆了起来。
“你有会员卡吗?”
“不是,会员卡有优惠吗?今天可以申请吗?”
“是的,凭会员卡购买满300本可以享受50%的折扣,购买3000本以上可以享受10%的折扣。这些书你已经超过3000本了,可以直接享受10%的折扣。”
“好吧,我们来一份吧。”
黑衣人拿出银行卡,刷了3200多元的优惠书钱。 他和同伴各拎了两捆书,走出了书店。
“我和朋友在楼上的咖啡厅聊天下来,看到书店还开着,就顺便去买了一些书。”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三联,以前并不知道这个地方。 全天 24 小时开放。 “白天心情不太好,没有那么多时间选书。” 仅仅半个小时的时间,他就挑选完了四捆书。 “其实,感觉就像买家具一样。 正好满足了购物的欲望。” 情绪。 很多书不会被阅读,就被放在书架上。”
艺术观众
周五晚上11点30分,嘉文和闺蜜拎着买的书走出书店。 一个多小时前,两人在人艺看完一场戏,沿着路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不觉就到了三联。 随便看了一下就买了五本书。 学艺术的嘉文非常在意书籍的“外观”。 她指着《八卦艺术史》和《人间诸神的时间》,“这两本书因为封面特别漂亮,我想买回来收藏起来。” 去收银台前,嘉文用手机一一查看了网上图书的价格。 五本书花了158元,“感觉没差多少。” 她从包里拿出《不安之书》、《出发》和《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摊在门外的石台上,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第一次这么晚了还来买本书,留个纪念吧!”
书虫从通州出发
天一亮,刚刚工作半年多的程亮背着背包走出三联。 新鲜的空气让他感觉神清气爽,连一夜的疲劳都没有表现出来。 他的手里,有五本刚买的新书,还没有打开。
从去年12月开始,程亮就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夜游”之旅,在寒冷的冬季也没有间断过。 “从通州步行过来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最好活动一下身体,看看书。” 对他来说,几十里的长途跋涉只是家常便饭。 “我前不久刚刚跑了一场马拉松,身体素质还不错。”
虽然楼上的空气比较好,但程亮每次都喜欢躲在楼下的角落里。 “我感觉自己有一个很小的空间,有没有座位并不重要,只要有书就行。”
除了读书,程亮还习惯外出时买一些书。 “用手摸过的书读起来更过瘾,也算是对书店的一种支持和感谢。” 以前,程亮买书。 相当“任性”,“一次买800到1000份很正常”。 但后来,在经历了搬家时放弃的痛苦后,他决定改变策略。 “一次买三五本实际上更好。” ”。
来了三十多年了
50多岁的刘家住和平里,光顾三联书店已有30多年。 今晚,他手里握着的是“这个世界会好吗?” 李泽厚所著。 》。 夜读是老刘早年养成的习惯。 “20世纪80年代,我读的是夜校。白天要忙其他事情,所以只能在晚上养精蓄锐。”
不过,老刘对现在书店里的书有点不满意,“现在的书真的很贵!所以我只能在书店看白书。虽然有时候觉得一直看白书不太合适,但是真的没关系,我不能把所有的书都买回来。”
因此,老刘喜欢带纸和笔。 当他看到书中的某一段与自己的观点相吻合时,他就高兴地抄下来,以便以后复习。
由于三联书店设有夜总会,因此经常在晚上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 老刘参加过好几次了。 “这样的活动可以给你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专家和读者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而且他们谈论的东西毫无保留,非常有收获。”
通常,老刘都会在晚上乘坐2点15分的公交车回来。 有时他会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心里想着自己要坐下一趟公交车回去。 结果,时间一拖再拖。 最糟糕的时候是他离开家时天已经亮了。
“自学”让你学习累了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其他书
早上6点30分,小孟顶着阳光从书店出来,决定去街对面的陕西小吃店吃一碗面条当早餐。 然后坐地铁半个小时回到了自己租的小单间,洗漱了一下,收拾了一下,就去上班了。 。
虽然在书店待了一夜,但准备考研复习的小孟还是看起了他带来的英语和专业书籍。 这是他第二次来学习自习。 一点点,这里还不错。 累了就看别的书。”当天晚上,利用复习的空闲时间,他读了一本叫做《当书籍成为武器》的书。
午夜刚过,穿着米色连衣裙和深绿色毛衣外套的嘉嘉从楼上的咖啡馆下了书店。 她来回走了十几分钟,选了两本《知日》杂志,付了钱,就上楼浏览了一会。 然后我继续在电脑上编辑图片。 佳佳和她的男朋友都是自由平面设计师。 与他们狭小、略显杂乱、堆满杂志和资料的房子相比,深夜在咖啡馆工作更舒服。 书店和咖啡馆的结合让嘉嘉感到贴心。 “坐久了,必须走动一下,去书店寻找灵感,感觉棒极了!”
此时在北京的时光更像以前了。
在北京工作的Max和Lance分别来自卢森堡和加拿大。 原本打算出去喝一杯的Max,经朋友推荐来到了这家24小时书店,感觉还不错。 “我刚刚在那儿看到一本我以前读过的书,不过我读的是英文版。” Max指的是余华的作品《活着》。 “这本小说在那里很有名。”
两个老外逛了一会儿,最后决定买一本中文版的《丁丁历险记》图画书。 兰斯说,他们现在还需要练习中文。 这本书的原版是英文的。 他们都记得情节,现在看中文版会更容易。
深夜出现在书店的秦先生和江女士是一对情侣。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夫妻俩从小就到三联书店买书。 今天的夜读让秦先生有一种怀旧的感觉,“现在的北京更像以前了,街上没有汽车。” 这对安静的夫妇享受着深夜往返于家和书店之间的时光。 这趟旅程似乎能够逃离白天的喧嚣。
而且,“像三联书店这样夜晚安静、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在北京几乎找不到。”
「景点」 一下车就直奔这里。
深夜的书店里,出现了一个拄着拐杖的年轻人。 腿部受伤的小韩是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学生。 “这次我和同学一起来北京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 我顺便去了三联书店。 ”。
凌晨3点30分,从辽宁老家远道而来的张女士饶有兴趣地站在楼梯拐角处,看着墙上的留言。 她手里拿着一本布朗的《沃克日记》。
去年年底,她来北京参加考试,原本想上网搜索一下北京有哪些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却意外发现了三联24小时书店。 “当时我很动心,尤其是看到网友评论说这是第一次。 我很高兴来到书店。 一晚上看了三本书,想体验一下。”可惜当时行程很紧,没能成行。
这次,趁着复试的机会,她买了前一天的火车票。 下午一到北京站,我就坐地铁直奔这里。 在此之前,她几乎从不熬夜。 “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早上,但至少我觉得这里的阅读环境很好。”